四川新聞網眉山10月18日訊(萬曉紅 黃海波)10月10日,眉山市彭山區安置房建設項目EPC合同簽約儀式舉行,未來彭山區150萬平方米的安置房建設都將以上市企業綠城集團為代表的聯合體作承建方實施建設,這標志著彭山安置房品質即將進入新時代。.png)
登錄/注冊后可查看大圖安置房建設項目簽約僅是彭山區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縮影。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彭山區貫徹省、市要求,結合彭山實際提出整治項目建設品質不高推進緩慢問題,整治城市精細化管理突出問題等五個方面的專項整治要求,以安置房建設、老舊小區改造為兩大重要抓手,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回應民生期盼,提升了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向組織和群眾交出一份滿意的“彭山答卷”。.png)
登錄/注冊后可查看大圖創新思路 打造安置項目彭山樣本
“這哪里是安置房,比不少商品房的品質還高。”10月12日,捧著即將建設的安置房規劃圖紙,彭山區鳳鳴街道辦易埝村1組居民楊岷江臉上樂開了花。
項目位于岷東大道旁,交通方便,更關鍵的是整個小區的房子都坐北朝南,采光通風好。此外,小區還配套有幼兒園、地下停車場、兒童活動區等,未來生活十分便捷。“看到安置小區規劃得這么漂亮,真希望能夠早日搬進新房。”楊岷江說。
楊岷江所說的安置項目,正是剛剛簽約的彭山區安置房建設項目。據悉,該項目總建設面積約150萬平方米,包含武陽安置區項目、鳳鳴安置區項目和彭溪(觀音)安置區項目三大項目,采用EPC建設模式,通過公開招標方式,選取以綠城集團為代表的聯合體作承建方實施建設,計劃安置群眾1萬余人。
過去,拆遷安置,安置小區大多位置偏,品質一般,“心里沒底”成了不少安置戶的擔憂。彭山區安置房項目顛覆了人們對安置小區的傳統印象——不僅地處交通要道,更重要的是大牌房企的引入,讓安置小區變身為高品質住宅。
“拆遷不是目的,讓群眾住得舒心、住得滿意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項目從規劃之初,就被寄予了厚望,要建成拆遷安置的樣板。”彭山區住建局局長張奇說,區委、區政府為此下了大決心,先后多次組織人員到廣州、上海等地實地考察,引入擁有豐富經驗的綠城大品牌參與代建和物業服務,給建筑品質加了一道保險。
民之所愿,行之所向。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彭山區委、區政府高站位、遠謀劃、勤作為,急群眾所急,想群眾之所想,以高品質安置區建設為重要抓手,制定《彭山區安置房三年行動方案》,計劃從2020年至2022年,用三年時間建設10個安置區,約180萬平方米安置房,安置群眾近1.9萬人。
.png)
登錄/注冊后可查看大圖三大模式 構建新型社區生活共同體
“小區改不改?”“改成什么樣?”“改造怎么辦?”都由群眾說了算。
城市老舊小區改造一直是群眾高度聚焦的民生事項。彭山區轄域內306個小區,老舊小區就有238個。老小區較多,部分房屋建造年代久遠,漏水、墻體出現裂縫等是通病。為讓居民住得更加舒心、安心,彭山區把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列入政府重點民生工程,出臺了《關于強力推進眉山市彭山區院落改造的通知》。推行“三大模式”,實現小區改造與居民自治成果共享,是彭山區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的不二法則。
先問需后規劃模式,堅持“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原則,堅持改造前問需于民。據統計,彭山區先后發動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征集200個老舊小區870戶、2760名居民意見95條,整理篩選出有價值的意見17條,運用到具體規劃中11條,讓業主成為老舊小區改造的主角。
先自治后改造模式,積極發動群眾參與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居民自治是核心,由街道辦事處指導老舊小區推薦熱心為群眾服務的、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業主成立業委會,對群眾加強宣傳,按照先易后難的原則,將業主同意率達90%以上的小區納入改造范圍。與此同時,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彭山區創新“政府服務+居民自治”的社會治理模式,形成“居民自籌、政府補貼、社會捐助”的多元資金籌措機制。
先民生后提升模式。老舊小區普遍存在公共基礎設施陳舊老化、功能殘缺等現象,影響了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為此,彭山區對居民迫切需要解決的“急難愁”生活配套等23個問題進行“清單式”管理,分類整治、精準改造,投入724萬元,在18個小區新增活動室12個,休閑區18個,健身場所18個,健身器材90套,進一步優化公共設施。
“目前已完成第一批老舊小區改造12個,惠及群眾742戶、約2400人,帶動消費800余萬元,今年已啟動第二批8個老舊小區改造。”張奇表示,老舊小區的改造讓以前經常出現內澇的老舊小區經過管網改造今年未再出現內澇,小區居民衛生意識普遍增強,小區環境得到大幅度改善,群眾滿意度幸福感得到明顯提升,相關信訪量下降約80%。
.png)
登錄/注冊后可查看大圖群眾的期盼就是我們的目標和動能。”彭山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全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得如火如荼的當下,彭山區將始終聚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加快推進民生項目,用一流的管理、設計、施工、品質給人民群眾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切實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彭山攝影家協會供圖)